Search

德國學制是在四年級就要選擇之後的學習走向, 繼續走升學路線還是技職, 聽起來確實是很早, 但是有一點...

  • Share this:

德國學制是在四年級就要選擇之後的學習走向, 繼續走升學路線還是技職, 聽起來確實是很早, 但是有一點跟台灣教育差異很大的地方是, 從幼稚園開始老師對小孩的觀察就是很全面性的, 家長在學期末會收到一張全面性的評估, 是針對小孩的發展, 包含、生理與心理層面各項的評估, 而不是“某項目的成績”表現分數. 也就是說,雖然很早就開始分流, 但是也是建立在對孩子本身能力與個性充份的觀察上, 而不是只單一看3,4年級的學科成績單.

另外一點很重要的是, 德國能做如此的分流在文中也提到, 民間企業的合作是很重要的, 如果不是有成熟的產學合作, 其實很難能將技職體制發揮到最大功效

---------------------------------------------------------------

#學習負責

Lara找的第一位陪讀是一位18歲高中剛畢業, 決定拿一年的Gap Year回來台灣學中文的台德混血女孩, 給我非常深的印象:
有一次她對我說, 不好意思我下個月某一天有事情沒辦法過來, 我想跟你安排調課的時間. 說畢拿出行事曆開始要跟我討論調課時間

對我而言, 家教老師請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即使我自己當家教的時候也從來沒想過要調課, 但是她才18歲, 剛剛高中畢業一個人來台灣學中文, 卻是用這樣負責任的態度的方式處理事情, 實在令我驚嘆!

---------------------------------------------------------------

#家長同步學習

其實沒有一個國家的教育是絕對的完美, 每個制度下都可能產生比較適合的跟不適應的人群, 幸運一點的, 我們能為孩子選擇大環境, 讓他在比較合適的教育體制下長大, 現在台灣各式各樣的實驗教育百花齊放, 在亞洲可以說是選擇相對自由了; 或是我們也能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帶著孩子在課餘的時間做更多的體驗...

但是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的是, 無論選擇的哪一條路, 身為家長的我們其實得不斷地要自我教育, 改變固有的想法,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我看到很多家長選擇了德式教育卻還用傳統的『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來要求孩子, 我們不就是因為反對自己以前受過的教育而幫孩子選了另一條路?所以無論我們“希望孩子”怎樣, 有時候也要回頭看看自己, 有沒有一起同步 😉

#Lara努力不斷跟孩子同步
#有時候有點難但也不是做不到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國際觀不是只有英文, 真正的內化從小培養!從小開始認識世界上其他的人事物, 進而產生興趣,先有興趣才會有關心,有了關心就能產生正向能量!希望我們都能敞開心胸擁抱這個世界!
View all posts